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学院广大师范生认真求是的专业精神,引导优良淳朴的学风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此设立“世承奖学金”,表彰在学业精进与实践创新中卓越追求的师范生,激励更多教院学子深耕教育沃土、勇攀专业高峰,助力他们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5年3月26日15点至16点30分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奉贤校区5B312举行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25年度“世承奖学金”答辩及评选。教育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潘梦琳老师、教育学院学工办主任耿婕老师、教育学院团委书记王诗婷老师、教育学院2022级本科生辅导员陈圆强老师、教育学院2023级辅导员田必然老师和教育学院兼职辅导员吴玥霖老师作为评委参与。

在三分钟限时答辩过程中,各位同学立足自身优势,主要就个人成就、对世承精神的理解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演讲。在问答交流之际,同学们结合自身经历,回答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经过评委们的审核和打分,王轩、刘诗语、刘思睿、王迪、耿佳悦、范睿君、董一茹、葛婧玥、李宛蓉、王佳宁同学获得2025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世承奖学金”。他们将组成“世承精神宣讲团”,在未来一年内开展一系列关于教育家精神的宣讲活动,并将在寒暑假期间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或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世承奖学金”的答辩不仅为教院学子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是对他们未来教育事业的一次重要启迪。他们接过传承的火炬,肩负起弘扬廖世承先生教育精神的使命,用理想信念培育时代新人,以道德情操塑造高尚人格,让因材施教绽放智慧光芒,用躬耕态度书写教育诗篇,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传承师道永恒,弘扬世承精神
——世承精神宣讲团集体开展教育家精神宣讲活动
为了进一步弘扬教育家精神,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师范生卓越成长,2025年4月9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于奉贤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卓越师范生训练营”开幕式。
开幕式伊始,2025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全体“世承奖学金”获得者,以“师道永恒”为主题展开宣讲,她们结合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事例,在其中将廖世承先生作为中国现代师范教育先驱的教育家精神描绘得细致入微,并以世承学子的身份,分享了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解与践行,激励全体师范生们将世承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世承学子们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6个方面,展开叙述了廖世承先生在国难当头风雨飘摇之时坚定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在有生之年教坛耕耘,制定“六三三”学制、提倡素质教育、主张中学课程改革等事迹,阐述着廖世承先生的教育家精神。在宣讲的结尾,世承学子们呼吁着师范生们要将教育的火炬代代相传,今天做优秀的师范生,明天当合格的人民教师,传承前辈精神,矢志不渝向未来。

此次卓越师范生训练营的宣讲,不仅为全体师范生上了一堂深刻的师道传承课,更激励着教院学子在教育家精神的指引下,锚定卓越目标,勇担育人使命,在成为“四有”好老师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传承师道薪火,践行教育报国
——世承精神宣讲团开展教育家精神主题宣讲活动
为弘扬教育家精神,激励师范生传承师者风范,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世承精神宣讲团于2025年5月12日开展了以“德传薪火,教以兴国”为主题的宣讲活动。活动通过讲述教育家廖世承先生的感人事迹,深入阐释“世承精神”的内涵,引导师范生以教育家为榜样,坚定教育报国信念。
宣讲会上,葛婧玥同学以廖世承院长的生平为主线,生动展现了这位教育先驱的崇高理想与卓越贡献。葛婧玥同学强调,廖世承先生的精神不仅体现在教育理念的创新上,更在于他言传身教、爱师爱生的高尚品格。他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品德修养,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师道永恒”的真谛。今天的上海师大校园内,碧瓦红柱的“茂如亭”静静矗立,亭中丹桂飘香,恰如廖世承院长的育人精神历久弥新。

活动最后,葛婧玥同学号召全体师范生以廖世承先生为榜样,牢记“心有大我、躬耕教坛”的使命,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学习与实践。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师范生,必将接好历史的接力棒,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崇高的师德情怀,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宣讲活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更激发了大家的教育热情与责任感。未来,教育学院将继续以“世承精神”为引领,培养更多胸怀理想、脚踏实地的“大先生”,让教育报国的薪火代代相传。
心载中华,培师报国
——世承精神宣讲团开展教育家精神主题宣讲活动
2025年5月19日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奉贤校区南操举行“立德树人铸师魂,青心向党映红途”主题升旗仪式。
仪式上,2025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世承奖学金”获得者——2023级小学教育(文科)2班王佳宁,作为“弘扬教育家精神”宣讲团与“世承精神”宣讲团的成员,以“心载中华,培师报国”为主题,向同学们生动再现廖世承先生的光辉形象,并鼓励师范生从中汲取力量,探寻成长与践行之路,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协力书写教育事业的崭新篇章。

王佳宁同学以时间发展脉络为主线,选取了廖世承先生赴美留学、抗战期间以及担任上海师范学院首任院长这三个关键时间节点,深入讲述其感人事迹与教育精神内涵。
在留学之时,廖世承先生怀揣“中国人要办好自己的学校——光我中华”的信念赴美留学,在教育学研究领域深耕,归国后面对反对与诱惑,仍致力于教育事业以实现民族自救自立;抗战期间,廖世承院长舍弃安逸生活,投身教育事业,在艰苦条件下创立国立东南高等师范学校,为我国师范教育奠定基础,并免费接收失学儿童、培训在职教师,展现其教育报国的热忱;担任上海师范学院首任院长后,廖世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其教学思想与理念沿用至今,他重视教师培养,也更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在他的悉心栽培下,师大学子在各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王佳宁同学带领同学深入地了解认识了廖世承先生教育精神的丰富内涵,作为师范生要以教育家为榜样,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矢志成为德才兼备、心怀大爱的优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