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阳光慈善专项基金”发起人、老校长杨德广教授的教育脱贫微视频作为2020年“读懂中国”活动优秀作品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CETV1)播出。2月23日13:02-13:30将重播。2020年“读懂中国”是在教育部关工委指导下,以“全面小康,奋斗有我”为主题,组织青年学生与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抗疫斗争的本地本校“五老”深入交流,以征文、微视频、短视频、舞台剧等形式进行展示和传播。
在微视频中,杨德广教授说自己的一生有四个梦“一是读书梦,二是图强梦,三是教育梦,四是慈善梦”。
杨德广教授的母亲在43岁临终前叮嘱杨教授“要争气,要有本事”,年少的杨教授一直铭记在心,却苦思不得解,要如何争气呢?“新中国成立后有机会读书了,要读书,要去大城市读书”,这就有了杨教授的第一个目标,第一个梦——读书梦。杨教授最终从农村一路考上南京第九中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十一年的读书生涯建立了杨德广教授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五六十年代,国家尚“一穷二白”,贫穷、落后,受人家欺负。学校的教育是奋发图强,自己要奋发图强、身体强壮、努力读书”。学校的教育、国家的复兴的使命与担当根植在杨教授的心中。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杨教授一刻也没有懈怠过。华东师范大学帮助他树立了第二个梦——图强梦。
毕业后,杨德广教授留在了华东师范大学工作。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下,自工作的第一天起,“把中国的教育理念建立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结合起来,为人民的教育努力”成为了他的工作目标,这就是杨教授的第三个梦——教育梦。从华东师范大学到上海师范大学工作,在职40多年,他一直围绕着这个梦工作、学习、研究。
杨德广教授从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岗位退休后,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9个字,开启了自己的第四个梦——慈善梦。
2010年,杨教授将自己积余的100万元书稿费、讲课费以及卖掉一套房子共300万元资助三所母校(南京江宁区上坊小学、南京市第九中学、华东师范大学)贫困生,每年惠及300多名莘莘学子。2012年,杨教授筹资200万元资助甘肃、四川两个西部贫困小学提供营养午餐,受助学生4000余名;2013年,杨教授发起甘肃、四川“一对一”帮困助学活动,重点资助32名优秀贫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2014年,杨教授建立“阳光慈善专项基金”,特别面向西部地区高中阶段贫困学生中的优秀生。帮助他们进一步深造和学习,之后将每年退休工资的一半用于阳光慈善公益事业。目前“阳光慈善专项基金”已经面向12个西部地区全覆盖,且已有200多人加入到阳光慈善专项队伍中。
每年学校的“阳光优秀学生党员”表彰座谈会上,杨教授都会与青年学子沟通交流,鼓励学子奋发图强,心怀国家。杨教授向大家分享自己的设立阳光慈善基金的初衷,并结合自身成长和工作经历送给学生党员们赠言:“要争气要有本事”“人要有梦想,有了梦想,就会有目标、有动力、有作为”“世上最宝贵的是时间,最重要的字是‘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为何入世,入世有所为”“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寄语大家有梦想、能吃苦、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也希望大家能锻炼身体、抓住今天、乐于奉献、有所作为。
杨德广教授的毕生经历是对教育兴国、大爱传承的最好注脚。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比“授人以鱼”更深远的是给青年人以为人为学的指引,比仁心仁闻更令人动容的是对教育的情怀和大爱。国家的未来在青年人身上,当代大学生也应以奋进图强为己任,将爱与希望传承下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农民的儿子到大学校长,杨德广教授通过读书和奋斗摆脱贫困,圆梦于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退休教授到公益慈善家,杨德广教授带给莘莘学子的远不止教育本身,更有以教强国,以育立人的梦想与情怀。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德厚流光。
人物介绍
杨德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国当代教育名家, 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华东师范大学德广励志奖学金捐赠人。1960至1965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海洋水文气象专业。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团委书记、上海市高等教育局副局长、上海大学校长、新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等职。素以“绿化校长”、“贫民校长”为沪上知名。曾获首届“上海市十大教育功臣提名奖”、“当代教育名人”、“中国当代教育名家”等称号。他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并荣获“2010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称号,被评为“全国十大老龄新闻人物”。两次被授予“上海市慈善之星”荣誉称号。2014年还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2018年荣获中国慈善最高奖: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