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基金】云南普洱特殊学校慰问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6-20 浏览次数:2925


6月,基金会前往博爱基金资助的学校——云南普洱特殊学校,实地探望了受助的孩子及他们的生活。



 校长和老师将球场上三三两两打球的、晚餐前沐浴的孩子们招集到教学楼前操场上,孩子们好奇地看着穿着统一服装的我们,满目都是猜测的目光。没有任何喧闹的孩子们令慰问团所有人感到深切的同情,这是一群活在无声的世界中的花季孩童——是盲童、聋哑儿童,是特殊学校的特殊的孩子,他们来自普洱市及其各下辖县、乡和村,他们或因近亲结婚、孕期服药不慎、婴儿期缺医少药或用错药物导致残疾。


    老师用手语告诉孩子们我们的到来,带来了上海世博会的明信片,兴奋划过了孩子们的脸庞,猜测的目光变成了欣喜和期盼。当慰问团们将一张张明信片分送到每个孩子手中时,无声的操场终于出现了悉悉索索的声响,孩子们竖起拇指并不停地向慰问团员们弯曲着拇指——那是手语“谢谢”。他们如获至宝似地翻看着彼此的明信片,不时地相互比划着,尽力发出依依呀呀的声音,似乎在交流着彼此的感受。


    欣喜的孩子们围绕着我们,带我们参观着他们的食堂、浴室、寝室和教室。云烟缭绕的浴室、宽敞明亮的食堂、教室,整齐清洁的寝室和寝室外面堆晒着的小小衣裤,让人感受到孩子们在此独立地生活着。


    看到寝室的房门上统一的长方形空洞(见左图),外人都会诧异。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防止突发火灾孩子们听不到呼唤声,教师可第一时间从空洞中伸手进去打开门令孩子们逃生。

  
    一个明眸皓齿满头乌发的小姑娘向我们微笑着走来,她是三年级某班班长,能够迅速领悟人们的言行,不太需要手语或纸笔交流,如此聪颖令人顿生怜爱和小小的敬意。上苍在剥夺的同时也给予了无声世界孩子们另一种不同凡响的能力。在参观孩子们手工作品陈列室的时候,一幅幅十字绣令人赏心悦目,尤其是人体油画效果的十字绣更令人感叹!因为那是十几岁的少年一针一线绣出来的!那是他们对生活的渴望、对异性世界的向往呵!巨大的树根茶几靠孩子们慢慢打磨制作出来,浑然天成中有着鬼斧神工的意境。


 

   小山坡上有每个班孩子们种的各色蔬菜,所有的肥料出自于孩子们养猪的猪粪。宿舍后面的猪栏里,有着四五头孩子们喂养的肥猪和三两只欢快的小猪仔,他们见人就冲到栅栏前用鼻子拱着门,以为又有人来喂食了。原来,孩子们养猪不是为了改善伙食,而是为了在毕业时卖钱捐给母校!小小的孩童已知深深的感恩,令人感慨万千!


    孩子们在此学习、生活、劳动,在此学会自己洗澡、洗衣叠被,学着自己料理自己照顾自己。城里这个年纪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而他们已经开始远离父母独立生活。这个寄宿制的特殊学校无需费、书费和生活费,希望这样的学校能够让更多特殊的孩子获得良好的启蒙教育。问题在于:义务教育之后,这些孩子能否继续学习并寻找到人生的方向?政府、学校和社会能否为他们提供更多、更良善、更持久有效的帮助?或者从源头上杜绝致使孩子们聋哑、失明的因素?离开普洱特殊学校之后,我们一直在思考着这些问题。